疫情下的网课与未来课堂
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推迟开学,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于是,全国的大中小学生开启了史无前例的集体“网课学习”模式,老师当起“主播”,家长成了“助教”。虽然教师们殚精竭虑,家长和学生们精疲力尽,但是网课学习的效果到底怎么样谁的心里都没有底,教师们疑惑重重,忧心忡忡。多家调查机构调查表明:有高达53.93%的受访教师表示,对自己的网课教学效果“不太满意”。不少老师都在上网课的过程中尝到了挫败感,更严重的是有数量不少的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老师们普遍反映无法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无法及时获得反馈,学生们表示这样的上课很无趣,很孤独。从开学后教师的网课学习检测统计情况来看,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很多年前,网络学习,线上教育、云课堂都是我们向往的信息化技术高度发展下的未来课堂。当这样所谓的“未来课堂”真正来临面对我们的时候,却不是我们想要的样子。学习效果欠佳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教学方式的单一,教和学的脱离,只有教师的教没有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仅靠两个耳朵。第二是学习中缺少人,没有同伴,没有交流,没有体验。这样的课堂注定是孤独的课堂,注定是低效的课堂。看来未来课堂不仅仅是技术先进的课堂,脱离了教学理念的支撑,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就只能是一张空皮囊。
丹阳市教育系统“三领”工程启动仪式活动中,有幸聆听了柳夕浪专家《面向未来课堂》的专题讲座,收获颇多。柳专家从未来课堂该坚持什么的角度提出未来课堂需要坚持中国文化立场,坚持课堂的基本程序,坚持中国的教研文化等,要关注学生学科素养和跨学科素养的培养,特别强调了“三观”的培养。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积极、丰富的学习体验,用自己优秀的人格品质去感染学生。学生的学习是基于独立思考基础上合作交流、共享共进的过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的学习需要独立思考,但离不开独立思考之后与同伴、与教师的交流互动。柳专家也指出教育中存在认知与行动的割裂倾向,发现如今的课堂教学中比较关注听中学,读中学,说中学,往往缺乏做中学。这两点正是网课学习过程中最最缺乏的因素,从而导致网课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新的课改要求提倡“以学为中心”,进一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丹阳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一讲到底”“教学方法单一”“目标达成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要求和评价体系。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先学;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学习活动,踊跃展示;重视检测与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网课之所以孤独,因为缺少了自我学习、独立思考、缺少了合作交流、共享共进。反思我们自己的课堂,如何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如何让学习真正的发生,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实践去寻找答案。未来课堂没有固定模式,该舍去什么,又该坚持什么,我们每个教师心中都应该有一杆称。